©EDSA | Prioritizing People

见解

©EDSA | Insights | Outside Dining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的数据显示大都市区域持续表现良好。大城市人口不足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但经济产出占全球的55%以上。因此,城市设计也顺应以人为本的趋势 – 重视步行系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可以休憩的公共空间。

现在回看20世纪20年代,那时的大小街道都是商业、交流和儿童游玩的聚集场地。但是随着汽车的出现带来了安全问题,很快增加了路缘带、人行横道和交通灯,在人和场地间形成隔离。之后的几十年里,扩宽的道路被车辆占据,步行、替代公共交通和社区社交的线路和资源都受到了限制。

©EDSA | Insights | CGI of Pedestrian Walkway

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城市生活及相关经济开发的高速发展促生了全新的设计方式,将空间还给不断增加的人口 – 这个趋势不断强化城市中心的地位。人们喜欢在连接性、通达性和流通性出色的地区发展就是很好地证明,依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目前美国约84%的人口住在城市环境中,1950年这个比例只有64%。而且,城市迁移的趋势还将继续。预计205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高达89%,规划师、建筑师和设计师共同采用正合作采用均衡街道或完整街道以支持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人群的包容性设计。

  ©EDSA | Insights | Cross Road
©EDSA | Insights | Bike Ride

健康城市社区的架构,取决于完善街道和道路规划等倡议,重视行人、形成走道、小径和自行车道、再加上公园、公共交通和社区便利设施的综合网络。从整体方式到道路设计,城市重新将街道塑造成景点。从不同建筑立面到建筑之间的区域,完善街道和道路规划的搭配,推动室外空间的重新分布,在人、场地和交通之间实现持续平衡。

从人行道和长凳到灯杆和停车场,最重要是利用多种设计特色的组合,创造一个安全、实用、美丽的室外环境。比如天然缓冲带、乔木、灌木和植被在人与车之间起到隔离作用,同时人行道与路灯形成从上到下的对称重复形式。除此以外,延长路缘带、景观缓冲带等交通缓解措施也起到视觉引导作用,以鼓励车辆慢行、礼让行人。其他方法还有人行道样式变化、色彩方案,引导游客到达大型公交站等目的地。

©EDSA | Insights | Aerial View of City at Night

由于新建基础设施的空间有限,城市街道越来越窄,为行人提供更多选择。在有些情况下,重新设计交通环岛,设置游乐场地、POP-UP公园和野餐桌。这些以人为本的道路还提供餐厅室外就餐场地和自行车道,从而强化道路的绿化和可持续性特色。

为了适应未来几年预计不断增长的城市居民人口,最重要的是:重视行人流通、替代交通方式和智能景观要素,作为创造更加美好、宜居社区的有效方式,可以改善社区参与、公共卫生、休闲和当地经济。